一篇言论就是要明确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问题的提出、有哪些表现等;“为什么”包括问题的重要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等;“怎么办”包括对策、措施和办法。犹如医生看病,得告诉病人病在哪、不治有多可怕、怎么才能治好,叫望闻问切,开药方。一篇言论可以有很多个自然段,但是内在的层次不能多,否则就层次不清、逻辑不顺、文法不通;重点要突出,可以根据题目需要,有侧重地回答“为什么”或者“怎么办”,不要面面俱到。下面华图教育就带大家看一看一篇“言论”需要讲究的重点。
讲究“皮薄馅厚汁多”。皮薄,就是过渡的话少点,穿靴戴帽的话少点,不要拐弯抹角绕弯子。不要说了老半天还不着正题、不入主题,给人“只闻楼梯响,不见主人来”的感觉。皮薄就是要能够“吹糠见米”,让人一口咬到馅。毛泽东谈到鲁迅先生有条作文“规则”,就是“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馅厚,就是要有思想、有观点、有内容、有干货,要“货真价实”。一篇言论的生命贵在有思想,一篇真正能够吸引人、打动人的言论,不在于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工整的对仗,而在于有独到的见解。没有思想,文章就没有灵魂,就立不住,有言道:文以思想而立,思想因文生辉。古人“宁坐板凳十年冷,不写文章半句空”的训诫,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汁多,就是有味道,这味道就是要有一定的文采,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文笔要好。干货不等于干巴巴,要既好用又好看,让人“吃”得有滋有味。
讲究“虎头豹尾”。开好头、结好尾是写文章特别需要下苦功、费心思的两个重要段落。所谓“虎头豹尾”,一是“头要亮”。即开头要吸引人,要抓人,“扣人心弦”,让人想读、爱读下去。通常可以采取“树靶子”“列现象”“讲问题”的办法,引出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引子”、“引线”。二是“尾要翘”。做人不可翘尾巴,但做文可以也最好是翘尾巴。翘尾巴就是要有力量、有气势,让文章的结尾扬起来而不是落下去,能够提神来劲,具有感染力和战斗力。
讲究“起承转合”。一篇言论必须讲究怎么“切入”、怎么“破题”、怎么“领起”、怎么“过渡”,这些个节点要好好推敲,要出彩。文章可以跳跃,但要避免显得突兀,不能“断气”,一定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写言论要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地剥,一步一步地深入和推进,要像俄罗斯的套娃一样,层层嵌套。“起承转合”好比一个曲子,有过门、有高潮、有快慢,抑扬顿挫、跌宕起伏。
讲究“遣词造句”。有人说,写文章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义理、考据和辞章。义理和考据属于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辞章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问题。辞章讲的就是怎么遣词造句。好的辞章在于用词要妥帖,造句要合文法,辞章拙劣的文章,人们读到的只是干瘪的词汇、刻板的句法,食之无味。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毛泽东也说过: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语言。不去“使用一大堆相互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做概念的游戏”。“当你写东西或讲话的时候,始终要想到使每个普通工人都懂得”,“随时都善于用简单的、具体的、用群众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来讲话”。遣词造句就是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字斟句酌,叫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言论用词既要准确、严谨、规范,又要生动、深刻、鲜活,好言论是可以高声朗诵、大声朗读的。
总之,写言论的秘诀在于:想清楚、说明白、写通透。即,下笔前一定要把写什么、怎么写想得清清楚楚,没想明白不动笔,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这第一步功夫没有用够,写起来就会常常写不下去;落笔时一定要不把话含在嘴里,不能“口欲言而嗫嚅,足将进而趔趄”,吞吞吐吐,不痛不痒,不要悬在半空中;收笔时不拖泥带水,干净清爽。
更多遴选备考经验相关资讯,请关注华图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