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图遴选背景材料
3月20日下午,唐女士在浙江省嘉兴桐乡市乌镇东栅景区外的一条街上,看到有商家摆摊售卖“乌梅”,说是本地特产,她花15元买了一份。等到她拎着“乌梅”逛到另一家店,店主提醒她被骗了,这些其实是提子。得知真相的唐女士找到摊主要求道歉,摊主却回应她说:“全乌镇都这么卖,管这个叫乌梅。”唐女士于是将自己与摊主争论的视频发布在网上,提醒其他游客不要上当。
二、华图遴选考题
游客买本地特产被骗,将自己与摊主争论的视频发布在网上,提醒游客不要上当。对此,你怎么看?
三、华图遴选参考解析
3月20日下午,唐女士在浙江省嘉兴桐乡市乌镇东栅景区外的一条街上,看到有商家摆摊售卖“乌梅”,说是本地特产,她花15元买了一份。等到她拎着“乌梅”逛到另一家店,店主提醒她被骗了,这些其实是提子。得知真相的唐女士找到摊主要求道歉,摊主却回应她说:“全乌镇都这么卖,管这个叫乌梅。”唐女士于是将自己与摊主争论的视频发布在网上,提醒其他游客不要上当。
乌镇和梅子联系在一起,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乌梅”。但据桐乡市农业部门介绍,桐乡当地根本没有乌梅这一特产。不仅于此,乌镇当地的汽车站等地,都有标语提醒游客防范上当受骗,也会提醒乌梅不是本地特产。然而,尽管相关部门不遗余力地发出消费警示,仍不断有消费者“中招”。类似的还有某些商户卖的15元一个的“人参果”,实际是西葫芦。
山寨乌梅是黑的,比山寨乌梅更黑的是不良商贩的心。在提子表面涂上菜籽油、洒上水,再加上“原产地”的话术,对于初来乍到者,不良商贩的种种行为颇具欺骗性和隐蔽性。打着“乌梅”的幌子,做着黑心的生意,不良商贩将“指鹿为马”演绎得淋漓尽致。当不良摊贩理直气壮地表示“全乌镇都这么卖”的时候,不仅仅暴露了唯利是图的丑陋嘴脸,而且是对乌镇这个旅游金字招牌的严重抹黑。
出门在外,不少人都希望随手购买一点当地的土特产,一来是尝鲜,二来也可赠送亲友。旅游景区附近,往往能见到不少贩卖各类土特产的摊贩,尽管大多数都是合法经营,但也不乏浑水摸鱼的害群之马。对于游客来说,因为这些东西价格不高,再加上身在异乡,即使吃了亏、上了当,往往也只是息事宁人、“惹不起躲得起”。这种普遍的消费心理,不仅给了不良商贩大赚昧心钱的底气,而且也加大了相关部门治理整顿的难度——因为查无对证,不良商贩很容易逃脱处罚。
从某种意义上看,唐女士积极维权的做法,不仅是在给自己讨一个说法,更是一个提醒:每一起坑蒙拐骗的消费欺诈,都是对当地旅游生态的严重破坏。关于此事,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乌镇景区外确有商家会将提子说成是乌梅出售,景区无权处理。不良商贩身处景区之外,景区确实无权处理,但无论哪里的商贩,都不能游走于法律之外。对于此类贪小利坏大事的拙劣行为,有必要严肃查处,令不良商贩感受到切肤之痛。
为了15元,不良商贩巧舌如簧、上下其手,昧心钱赚得着实廉价。因为一份山寨乌梅,景区声誉受到牵连、区域形象遭到破坏,社会损失堪称巨大。反思此次事件,比发布消费警示更重要的是清除害群之马。由此,监督管理机制必须硬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消费者权益,捍卫旅游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