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 21:26:13
对标学习找差距转换思路补短板
尖山区委书记 邹长存
各位领导,同志们:
3年前,我作为一名挂职干部在佛山市禅城区工作生活4个月,3年后,再度重拾记忆,不仅有一种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感慨,更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特别是市委书记邵国强在全市能力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会上的讲话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以“六问六答”的形式,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直指我们在能力作风、营商环境上的痛点短板,这是对我们当前工作状态的警醒和鞭策,全区解放思想振兴发展大讨论也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我也总是想起自己在佛山挂职时脑海中不断涌现出的一些“疑问”,以及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以此对照我们在能力作风、营商环境上的不同和差距,也很荣幸借今天的交流平台与大家分享这个过程,又希望对我们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带来一些借鉴和启发。
第一,佛山的经济发展为什么好?
13年前,曾在深圳短暂停留,视觉上的冲击,改革开放的前沿,令我大受震撼,但到佛山则感受不到更具现代化的都市气息。当时的佛山更多是一个以陶瓷、纺织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城市,GDP为12.9亿元,但到2019年佛山已正式迈进万亿GDP大关。佛山用短短30年就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奇迹。在这30年的发展中,传统工业城市完成了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了华丽蜕变。佛山是传统产业相对集中城市,它的发展政策性因素影响不同于沿海开放地带,佛山在传统产业改造上找准了路子,实施“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禅城区2018年一年工业技改投资就达到27.63亿元,“两化融合”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累计达到25家,实施“机器换人”企业达到8家,通过“互联网+”“设计+”模式创新,专业市场转型加快,涌现出智布互联等一批新型企业,带动传统制造业成功转型,为佛山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家用电器、金属制品、陶瓷建材等行业规模均排在全省首位,成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第二产业在全市GDP中的占比长期超过五成、接近六成,这样的产业结构,在全国万亿级城市中十分罕见,可以说佛山的成功就是制造业的胜利。佛山在新兴产业培育上找准了定位,主动承接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各类溢出资源,突出集群建设,围绕新经济引进项目,立足大数据产业园,集中引进壮大一批区块链、物联网领域优势企业,建设了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创新研发平台,并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培育和构建出新能源汽车、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生命医药及大健康、新材料、泛家居五大产业集群,逐步替代了原有陶瓷、纺织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了新兴产业“成木成林”。佛山在实现持续发展上找准了命门。制造业是佛山的根基和命脉,其优势的制造业包括家电、家具、陶瓷、食品等产业都是制造和人最近的产品,要想实现经济长期高位增长,佛山制造就要不断满足人们对产品质量追求的显著上升、对品牌价值诉求的日益增长。佛山牢牢把握住了这点,提出了打造“中国制造”品质标杆的目标,并大力推动“品质革命”,把拥有驰名商标和品牌数量、拥有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存量作为重要依据,引导辖区企业参与国定和行业联盟标准制定,建立“佛山标准”产品评价体系,仅禅城区就拥有驰名商标33件、广东省名牌产品59个,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687个。在推动“品质革命”的背后,佛山更是把人才作为关乎成败的决定性力量,一方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仅禅城区2018年就引进各类人才2万人,智力支撑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早在2016年就用最高规格命名和表彰30位大城工匠,佛山是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把评选、表彰大城工匠作为制度安排的城市,有了如此旗帜鲜明的价值主张,也为佛山制造的发展注入了灵魂。
第二,佛山的营商环境为什么好?
在挂职期间,我同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何树营同志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交流,他的一些理念和方法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讲到“优化营商环境压缩审批时限只是皮毛,而是要对营商环境这个概念重新定义,打破原有的固化的规则,实现体制机制的重塑。”在实际工作中,佛山通过数字化政府建设、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等组合拳把提升营商环境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全域”推进。建设惠企服务区,实现惠企政策一窗申报、一口审批、阳光兑现。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17个部门86个事项全部进驻佛山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运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累计上线79项“零跑腿”服务事项,11项事项实现即办即有。全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3+5”模式,窗口核发公司设立登记营业执照的时间压缩到半个工作日。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被评选为广东省区县级标杆大厅,“魁奇路大厅”和“新城大厅”以全周期数据赋能推进无感服务、以配适型整合创新拓展集成服务、以差异化群众需求完善特需服务、以跨部门协同联动深化“一次办”服务,彰显了政务服务的担当和使命。特别是佛山的政企服务平台非常完善,不光归集法人信息和企业需求,还将各类优惠政策先整合后再打散,对企业精准推送,及时提示、鼓励企业申报。很多时候,往往一个企业上午刚到佛山或刚向政府表达投资意愿,下午就有专门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告知企业投资后可以享受到哪些优惠政策。通过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内生动力得以不断释放,仅禅城区2018年便新登记市场主体近3万户,规上企业净增251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企业达到4家。
第三,佛山的干部作风好在哪儿?
当自己真正融入佛山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近距离接触、了解佛山干部,更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的不同。他们身上体现着一种坚定果决的攻坚精神,“先试先行”体现在佛山的各个领域,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在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发展领域,佛山干部科学冷静分析后认准就做,不争论不议论,并且能够释放鼓励创新、表扬先进,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信号,让“辛苦”的干部不“心苦”。佛山干部不仅思想解放,更要求规则意识,程序执行更为严格,做到思想解放无止境、解放思想有原则。通过决心、力度和良好的干事环境,化解了干事创业的内外阻力,使担当尽责形成一种共识和自觉。他们身上体现着一种步调一致的协作精神,通过机构改革形成了比较科学的党政机构大部制职能配置,机关实行AB角,不仅体现了分工的明确,更多是协作,及时打补丁,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政府效能。行业商会也非常活跃,搭建资源交流配合平台,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不是体现在竞争上,而是体现在抱团发展、优势互补上。他们身上体现着一种事无巨细的务实精神,从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小事做起。如在解决社会信用缺失问题上,依托区块链其真实、不可篡改的技术特点,探索区块链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构建新型社会信用体系,营造摩擦最小、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社会运转秩序,在我挂职期间,就已经在政务服务、社区矫正、食品安全等领域推出13项应用成果,实现成区域、成面积覆盖。也证明了,只要把每件有意义的小事儿做好,就一定能够积少成多、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第四,佛山的创新精神从何而来?
佛山的创新精神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早在2012年,佛山就开展谋划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布了《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这一长达八年指导性规划。在当时,佛山已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44家,总数量位于广东省第三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接近2.3万件和1.8万件,已经是可圈可点,但佛山人仍不满足于此,而是把自己置身到全国范围来找差距,佛山市科技局在2012年工作总结指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仅为深圳的1/3、苏州的2/5、广州的2/3,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我市本身科教资源匮乏,且地域、政策、环境等方面对于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光与北上广、长三角相比,即便在珠三角城市当中也不具优势,等等。差距找到后,佛山人从思维、模式、理念三个维度开始破题。在思维创新上,运用逆向思维模式,打破固有的规则边界,倒逼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例如:在推动“一门式”改革过程中,把信息化融入到简政放权中,通过新技术应用提升了效率,并倒逼了原有体制机制的提升和调整,打通了部门层级间信息壁垒,推动信息互通共享、重塑政府治理流程和大数据综合应用,解决了以往简政放权想突破而收效不显著的一些难题。在模式创新上,把创新理念融入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创造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例如:创造出的“三旧改造”模式,在城市更新和三旧改造过程中引入社会资本,强化区、镇(街)、村三级联动,盘活改造过程中低效用地和腾空土地,推进整村改造、村级工业园区连片改造,集中打造若干个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其中中国陶谷作为佛山市首批市级特色小镇,立足陶瓷产业、陶文化高端发展特色“主题”,发挥市场“动力”、聚焦产业“根本”、提升环境“内涵”,形成创新驱动力强、产业体系完善、古镇环境优美、文化韵味独特、高端人才汇集的先进特色小镇,被列入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经验在全国推广。在理念创新上,高度尊重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政企合力的方式来推动创新,明确佛山的创新理念不是要搞大规模的发明创造,而是依托庞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在新技术、新知识的大规模应用上做到全国最好,起码是最好之一。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密集出台和修订了《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科技创新团队资助办法》等政策措施,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起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创新圈。以禅城区为例,2019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就达到401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51.36%,国家和省、市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39家。拥有各类众创空间19个、孵化器21个,“双创”园区和特色小镇相融相合,集聚创新型企业超过1800家。佛山也在2021年如愿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求变,是为更好求发展;差距,也只是相对的概念。我们在经济上和佛山存在巨大差距,不处在同一发展阶段,面临发展课题也不同,我们除了要学习借鉴佛山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更要学习借鉴“佛山精神”,化压力为动力,加快自我改变。结合市委书记邵国强提出的“六问六答”,我简单谈三点体会:
一是深化自身认识,推动思想大解放。市委书记邵国强指出:“我们的思想没有完全解放,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结合佛山期间挂职经历反思,我深刻感受到我们和佛山干部在思想层面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不光是缺少“敢字为先”的劲头,更缺乏对自身的清醒认识,虽然我们过去对自己没少分析,但宏观分析多、微观探究少,论证现象多、深挖实质少,强调客观多、主观剖析少,总体上讲,自然生态、矿产资源、现代农业、沿边开放等方面是发展的长处,经济结构、产品市场、项目规模、产业链条等方面是发展的“短板”。只要充分审视、分析自身,就能彻底搞清“短”在何处?“长”在哪里?就能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补齐短板,例如:煤炭、钢铁、建材等转化为高端产品和强化成本控制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农产品提高品质和加工的附加值就会占据更大市场,等等。市委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的发展壮大“六大主导产业”,包括市委书记邵国强提出的“六问六答”就是对市情实际深刻认识和把握,只要我们按照市委各项要求部署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落实,做好挖潜补差,下决心破解软肋和制约,把我市的优势和潜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我坚信双鸭山的明天一天会更加美好。
二是坚持上下结合,推动作风大转变。市委书记邵国强指出:“我们的作风并没有真正的转变,仍然停留在口头号召,说了就等于做了。”直击我们身上存在的执行力弱、运转效率差的问题。结合佛山期间挂职经历反思,佛山干部凡是有利于发展的,就雷厉风行地去做;凡不利于发展的,就雷厉风行地去改,我们缺的就是这样的效率和行动力。市委书记邵国强也在讲话中讲:“根子在上头”,这个“上头”就是指我们领导干部,因此,我们说转变作风,就应该抓好上下结合,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保持作风转变上下步调一致,促进和带动领导班子转变作风,带动下级和基层干部转变作风。尤其是在落实市委各项要求部署上,我们领导干部更应该先人一步、雷厉风行,锤炼出快抓落实、敢抓落实、狠抓落实的好作风,绝不能左顾右盼、浅尝辄止、被动死守、等待现成、贻误战机。
三是加强模式创新,推动环境大提升。市委书记邵国强指出:“我们的环境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甚至有些方面还很恶劣”。正如佛山干部说的:“优化营商环境压缩时限只是皮毛”。我们发展环境不优,不光是审批时限冗长,更多的还有长时间计划经济导致的旧框框、旧观念的禁锢,在提高效率、提高效益和破解体制、机制问题上我们还拿不出可行办法,对外来投资者,表面上建立了绿色通道,实质体制、机制根本没有改变,多数事情仍然很难办。要真正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更应该从困扰市场主体的突出问题着手,在优化行政资源配置上创新模式,通过提高区块链应用、容缺审批、政府背书等方式引入外部行政资源,做好路演,打通痛点,破解和逾越一些基层体制障碍和路径设计缺陷。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完善政企服务平台上,加大政务数据管理应用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将审批平台变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平台。要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跨部门企业服务协同上,将部门服务职能集聚,扩展服务的内容,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企业需求,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政策服务、资金申报服务、诉求互动服务等,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市委为我们提供了去佛山挂职锻炼的机会,就是让我们通过这次难得的历练找误区、找差距、找路径、找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和同志们一道用好在佛山期间的所见所学、所思所悟,谋发展之策,鼓发展之劲,求发展之效,为家乡建设的更现代化、美丽多彩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