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涵养了每一个人,提升了文化自信。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还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无人,名人故居的保护依然空白等问题。无不反映出我国文化建设仍待加强。新时代背景下,培育文化氛围,构筑文化社会,充分发挥文化之力刻不容缓。
以文化之力,提升城市生命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国家的门户,更是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文化自信也是五个自信的基础和根本,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民族传承延续的精神命脉,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风向标的重要作用。共享单车的全面推广,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地铁上的文化线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传播着文化内涵;城市文化出现的推进弘扬着礼让的传统美德;上海徐汇区保护历史文物建筑,延续历史文脉,打造出崭新的城市文化风貌。文化之力,用一只强大而无形的手助推着城市建设,保存城市记忆,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城市的发展。
以文化之力,助力脱贫攻坚。“治贫”必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必须有效发挥传统文化作用。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地区的文化还在落后,对文化扶贫的认识还不足。武安市梅上村为我们树立了正面典型,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内戏曲和旅游资源,打造了有特色的“戏曲小镇”,让村民对未来的脱贫致富充满希望,带来了力量。可以看出,文化为贫困群众树立起拜托贫困的斗志和勇气,巩固脱贫攻坚效果。因此,把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为农村脱贫注入了强大动力。
以文化之力,助力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民生之基,也是文化得以传承的保障。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制造业、农业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实现了阶段目标。令人遗憾的是,市场化的发展的同时,也有部分企业没有践行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不讲诚信,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瘦肉精”、“地沟油”、“毒奶粉”等的出现,无不暴露出,企业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缺乏诚信。凡此种种,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企业也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最终制约经济的发展。反之,诚信经营的企业,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从而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助力城市发展。因此,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活力之基,也是经济发展的长足动力。
文化根植于我们民族的基因之中,与中华儿女血脉相融,发挥文化之力,以惠民及建设助力民族复兴,发挥文化之力,以城市命脉构筑文化强国。只有着眼文化建设、文化治理,树立文化自信,才能在复杂的世界政治格局种占据发展的制高点。立足当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以文化之力,展现蓬勃发展的中国文化,从而促进文化强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