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19:36:00
随着时光飞逝,提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答卷在即,解决“三农”问题便首当其冲。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经验的积累,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扶贫”,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三农”问题也终于迎来了解决的转机。然而,农村空心化积弱难平;农业粗放化屡见不鲜;农民空巢化由来已久。问题的艰巨性让我们明白,将之解决绝非一日之功。只有把住“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的这一总要求,坚持不懈,方得始终。
以“资”汇农业,加快转型升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精粮要有机,粗粮求自然,蔬菜讲究嫩绿,肉制品图个鲜活。庞大的消费需求自然衍生巨大的市场空缺,随着“互联网+”模式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及冷链的构建,让这一广大需求由是得到了满足的契机。广大的社会企业家应当借着惠农政策的东风,因势利导,汇力于农业,在实现自身利益追求的同时,无形中也守住了食品安全的生命线;解决了民生问题的老大难;促进了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强国”的梦想。
以“技”辅农民,提高科学素养。生产力的现代化离不开生产资料的现代化,以山东巨明农机和衮州国丰农机为代表,我国顶尖农机制造业堪比美国著名的爱科农机,但再先进的设备都离不开农民这一关键环节。没有相关的操作技能,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自耕自收,拔草补苗等“一条龙服务”。除此之外,现代农民还应有优种辨析,立体农业搭配,预病防虫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及能力。由此可见,必须切实用好科技特派员、利农补助等妙招,培训专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才能培养新时期现代化农民,助力“农业强国”的构建。
以“美”绘农村,优化乡村生态。习主席会上多次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众所周知,乡村旅游业让收益与环保有机统一,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然而,再其大行其道的过程中,既生繁花亦得野稗,同质化竞争严重;商业化气息积重,致使质朴乡村、静谧乡愁失真化,自诩加快乡村建设要如“急火烹小鲜”,实则无异于杀鸡取卵。因此,在优化乡村生态,守住美丽乡愁时必须讲求实际,结合地利,紧扣“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小镇,撑起“农业强国”的脊梁。
事到万难须放胆,乡村振兴固然任重道远,但更应贴合实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儿,把握机遇,坚定树立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导向,锲而不舍,使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成就强国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