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1 11:59:13
一、【背景材料】
最近,有人大代表提出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把视力健康状况等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有人支持,赞成“切莫以牺牲孩子视力来换取良好学习成绩”的建议出发点;有人反对,反对,认为对已经近视或遗传性近视的学生不公平。
三月十日,北京一家医院的眼科主治医师在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时,赞成将视力的检查纳入教育、卫生部门等的检查体系,而不是对个别学生进行检查。在记者问及这样会不会造成对近视学生的歧视和排斥时,相关评估应着重考察阶段近视的发展情况,而不是点子上出现的比例,具体指标需要科学设计。
这位医生同时强调度数增加会引起眼球变形。这一过程可导致视网膜变薄,萎缩,脱离,甚至致盲。
二、【模拟试题】
最近,有人大代表提出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把视力健康状况等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一些知名眼科专家建议将视力纳入教育、卫生监管部门等部门的评估体系,而不是以学生个人为对象。在这方面,请谈谈你的观点。
三、【答案解析】
一、提出你自己的观点。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问题呈现出高发、低龄化、加重的趋势。视网膜疾病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限制了青少年的职业选择与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口的素质,制约了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愿景的实现。所以对于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各地都开始探索新的机制和举措。而且我认为,要从根本上避免视力问题的高发期,责任不能完全推给任何一方,各学科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二、对分析意见的反应。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将视力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建议,这并非首次,事实上,早在2019年C市就已提出将裸眼视力评价纳入中考,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把视力状况纳入学生素质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部门、学校、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对学生视力状况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倒逼各方采取有效措施,如学校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开展眼保健操培训,教师和家长加强对学生的提醒,纠正学生不良的用眼姿势,以及学生自觉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等,都是本建议提出的初衷。但实施难度较大,不仅要考虑到视力下降的特殊情况,如先天遗传、意外事件等,还要考虑到经济条件的差异,还存在着加剧升学不公平的风险,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近视手术改善裸眼视力,也可以通过戴上角膜塑形镜,使裸眼视力在短期内得到提高,但并非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相关费用。所以它不是解决视力问题的良方。
三、回应分析第二点。陶博士建议将视力检查纳入教育、卫生部门等部门的检查体系,而不是只对学生个人进行检查,把责任更多地归咎于监管部门,避免了直接给学生带来负担,也减少了教育不公平的风险,并能有效地提高监管部门对视力检查的重视程度,使之采取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合理设置课程,进一步明确户外课程的要求等,从而减少视力问题的发生。但这也不是万全之策,监管机构的检查要求可能会层层转移,直接把指标下放给老师和学生,不仅会给已经不堪重负的老师进一步增加工作量,还会给学生带来麻烦。
四、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对策。视网膜疾病的背后,是学生的健康问题,它是由过度学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过度户外活动、过度短时使用眼睛、不科学的用眼不良健康状况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则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密切配合,系统地解决,而非将之纳入各方的考核之中。一方面,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做好制度设计,加强监管;学校要重视学生视力问题,合理设置课程,切不可“牺牲视力换成绩”;学生要自觉自律,保持规律作息,健康科学用眼,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家长则需要做好配合,全力支持学校相关工作,督促提醒孩子保护视力健康。另外一方面,要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无论是把学生视力状况纳入教育、卫生等监管部门的检查考核,还是作为学校、教师评价的指标,都只是结果上的要求,关键还是如何创设保护学生视力的新方法,如发挥智能仪器在近视研究中的作用,利用智能手环、光学记录仪等设备,更精确地监测距离、睡眠时间、光照状况,监测、记录、分析学生视力状况及各种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