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近日,不少市民反映,接到的推销电话明显增多,这种推销电话令人烦不胜烦。早些时候,新冠肺炎爆发时,“健康码”还没有普及,很多市民在出入餐馆、商场、银行等公共场所时,都留下了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最后都被如何处理?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收集到的个人资料都被保留下来,其中部分定期销毁;个别办公大楼现场登记的资料保护措施不到位,登记册被随意摊开摆放在桌上;一些单位工作人员将公民的个人资料出售给中介人或违法者…
二、【模拟试题】
很多市民在出入公共场所时都会留下个人信息,收集个人信息的单位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做得不够好。有的单位将登记薄随意摊开摆在桌上,有的单位将登记薄“定期销毁”,有的单位甚至向中介或不法分子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你觉得这怎么样?
三、【答案解析】
1.态度:公民在公共场所填写个人信息是一种配合防疫工作的表现,但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举措过于草率,甚至进行贩卖,对公民造成了严重伤害,应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
2.分析保护个人信息不当的危害:日常生活严重混乱。由于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不当,会导致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从而导致收到源源不断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甚至挂失公民的银行账户,补办银行卡后重新设置密码,盗取钱财,严重影响个人生活。个人信用将受到损害。这些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就有可能被不法之徒利用,盗用您的身份证,办理各种信用卡,然后恶意透支消费,造成公民的信用污点,影响公民的个人征信。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如今,个人信息越来越重要,公民出行时仍然要按照要求填写,这是一种配合防疫的体现。如果个人信息泄露,势必会伤害公民的感情,也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
3.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力的原因进行分析:缺乏适当的规范性要求。暴发初期,会有明确的发文要求,公共场所对外来访客都要如实登记个人信息。但是,在“健康码”推广之后,注册的个人信息应该如何保存和处理并没有明确说明。即使一些单位会“定期销毁”,但是这种方式和方法并不对外公布。相应的监督不足。每个单位对登记的个人信息的处理都不一样,有些要求暂时保存,但是没有明确的保存期限,有些要求定期销毁,但是“定期”的差别很大,而且没有相应的监管,最后怎么处理,只是每个单位的一个字而已。
4.建议作出反应:政府各部门应完善管理体制。政府部门要尽快明确公共场所登记的个人信息应如何保存和销毁,为各单位建立统一标准,实现疫情期间个人信息从登记到保存、销毁的闭环管理。各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公共场所经营者必须明白,公民登记个人信息是为了防病防病的需要,只能用于防病防病,经营者有义务妥善保存公民的个人信息。一经泄漏,就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恶意倒卖,也是一种犯罪。加大惩处力度。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泄露、倒卖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的整治,对外公布和报道,发挥应有的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