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全面、深刻、系统地阐述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观、新的发展模式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二、【解读分析】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精髓在于“三个创新”,最新的是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模式在于构建国内大循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的,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两会期间再次阐述,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制定规划建议的主线。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是关系全局的系统而深入的变化,是适应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第一步,是关系中国整体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上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只有自力更生,理顺国内流通,增强我们在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测的风暴和风浪中的生存能力、竞争力、发展能力和可持续性,才能让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始终充满活力地生存和发展。
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包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两个部分,不可忽视。考虑到新的发展模式的构建是在中国长期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周期的背景下提出的,“以国内大周期为主体”已经成为一个亮点,需要重点研究。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冲击、反经济全球化浪潮高涨、国际经济流通受阻的情况下,要着力打造“做好自己的事”的国内流通。在这里,我将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五中全会精神,谈谈对如何建设国内大流通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坚持内需主导,夯实国内流通战略基础。大国经济的特点是以内需为主导,内部循环。中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是新发展模式的坚实支撑和动力来源。从2014年到2019年,消费连续五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中国的消费占世界消费的比重迅速上升,从1980年的2%上升到2018年的12%,购买力上升到14%。从2010年到2017年,中国贡献了全球家庭消费增长的31%,消费了40%的纺织品和服装,28%的汽车,38%的计算机和电子产品,45%的鱼和海鲜。中国未来的消费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到60%,远低于美国的82.38%和日本的75.16%的水平。目前,由于外部需求疲软,特别需要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使超大国内市场的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进程。
中国内需最大的潜力在于居民消费,必须扩大和升级。要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首先,要增强居民收入在扩大消费中的基础作用。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发挥再分配对收入的调节作用,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二是增强公共服务对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良好消费预期的形成,包括:优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人群住房供应;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加强消费环境保护,扩大消费。畅通流通,规范市场秩序,大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居民消费持续增长和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